脑性瘫痪由脑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不随意的肌肉控制、肌肉强直、肌肉麻痹和其他神经系统损伤。脑损伤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出生后或者在5岁以前。
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疾病,并非呈进行性。在早产儿和初生婴儿控制肌肉运动的脑的局部特别易受损害。脑性瘫痪在婴儿发病率为0.1%~0.2%,但在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发病率是其他婴儿的10倍。
【病因】
许多不同的损伤类型可以引起大脑的瘫痪,但是大部分的病因不清楚。宫内、分娩中以及出生时的损伤和缺氧占病例的10%~15%。早产儿可因大脑局部血管发育不良、容易出血或者脑缺氧而特别易受损伤。血液中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和脑伤害。目前,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所引起的黄疸较容易治疗,故核黄疸的发病率有显著降低。1岁以内婴儿,若患有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脓毒血症、外伤以及严重的脱水,都能引起脑损伤和导致脑瘫。
【症状】
脑性瘫痪的症状主要有动作明显笨拙,上肢和腿严重痉挛扭曲以致限制患儿只能坐在轮椅上。脑性瘫痪的四种主要类型有:
痉挛型 肌肉僵硬和乏力,约占脑性瘫痪患儿的70%。
舞蹈手足徐动症样型 肌肉运动迟缓并且不能随意控制,约占脑性瘫痪患儿的20%。
共济失调型 动作缺乏协调性和颤抖,约占脑性瘫痪患儿的10%。
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种或以上的类型,大多为同时出现痉挛型和舞蹈手足徐动症样型。此型患儿最多。
痉挛型脑瘫,肌肉僵硬可能影响全部上肢和下肢(四肢瘫痪),主要是双下肢(双侧瘫痪),或者仅仅为单侧的上肢和下肢(偏瘫)。受到影响的上肢和下肢表现为肌肉发育不良、僵硬及乏力。
混合型脑瘫,表现为上肢、下肢和身体的运动迟缓、扭曲,不能随意控制,但同时又有肌肉僵硬和震颤。恶劣的心情使动作更糟,入睡后症状消失。
共济失调型脑瘫,主要有肌肉协调性差,以及肌无力和震颤;患儿的快速或精细动作有困难,行走不稳定,双腿普遍分开较宽。
在所有的脑瘫类型中,由于患儿控制有关发音的肌肉有困难,说话可能让人难以理解。大多数孩子由于脑瘫而患有其他残疾,如有些有智力低下;有些有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然而,大约40%的脑瘫患儿智力接近正常标准。大约25%的脑瘫患儿有癫痫发作,多数为痉挛型。
【诊断】
脑性瘫通常不能在婴儿的早期确定诊断。当发现儿童肌肉出现问题,如肌发育不良、肌无力、痉挛或者协调性差时,应尽快带孩子找医生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脑瘫或进行性疾病,并确定能否给予治疗。特殊类型的脑瘫一般在患儿1岁半以前难以鉴别。
实验室检查不能确定脑瘫,然而能排除其他疾病。医生可进行血液检查、肌电图研究、肌肉的活体组织检查和CT或者脑部的MRI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