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适应症
全身情况较好,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腹胀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发病一般在24小时以内,最长不宜超过48小时。
(二) 禁忌症
发病超过48小时或全身情况不良,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脱水、体温升高、脉搏细数等表现,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腹胀明显、腹壁发红或伴有腹部压痛与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肿块过大已达结肠脾曲以下,估计难以复位者。
多次复发性肠套叠。
小肠套叠。
(三)复位前处理
对患儿进行仔细的全身与局部检查。
确定是否符合空气灌肠适应症,有无禁忌症。
了解进食时间。必要时应用解痉剂、镇静剂,甚至应用基础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可提高复位成功率。
(四) 复位方法(空气灌肠为例)
将双腔气囊管插入肛门,气囊注气10~20ml,以防止灌肠时漏气。注气管端接空气灌肠机。
首先在透视下观察腹部肠管充气状态及膈下有无游离气体,大多数肠套叠患儿腹部肠管为少气状态。
初始注气压力为8.0~10.6kPa。随结肠充气,即可见到肠套叠的软组织包块影及“杯型”。继续注气可见软组织包块影及杯型逐渐向近端结肠退缩。往往退至回盲部时再次出现停留。如患儿情况允许可进一步提高注气压力至13~16 kPa。此时,应仔细观察局部影象的变化,当看到结肠气体突然进入小肠,随之中腹部小肠也迅速充气,同时肠套叠软组织包块影消失,便可确认肠套叠已复位。
当复位困难时,可在肠管放气后适当按摩腹部,推挤包块帮助复位。
有时,间歇注气与放气可提高复位率。
(五)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肠穿孔 为空气灌肠最严重的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避免。在气灌肠过程中如突然腹部出现“闪光”样改变。气体迅速弥散到全腹及膈下,应立刻意识到发生了肠穿孔。因气体已进入腹腔,即使开放插入肛门的气囊管,也无大量气体排出。患儿情况常出现急剧恶化,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而艰难、心跳加快、脉搏细数。此时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是立即用粗针头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刺入腹腔减压。排出气体后患儿一般情况可能迅速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此时再将患儿急送手术室进行下一步治疗。穿孔后如一味抢救休克,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会延误抢救时机。气灌肠穿孔引起最严重的情况是由于腹压突然增高,上抬膈肌,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处置。 对于空气灌肠发生肠穿孔,一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避免穿孔;二为空气灌肠操作间最好备有抢救设备及药品,一旦出现情况,应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力争使损失和危险性减到最低限度。
复位不全 应仔细观察肠套叠复位时的X线征象,确认小肠明显充气,肠套叠软组织包块影消失。
(六) 复位后处置
透视下确认肠套叠复位后,应立即停止注气,拔除气囊管。此时常有大量气体和暗红色血便自肛门排出,患儿显得异常安静、平稳。 4.6.2 对于复位征象不甚明确的患儿,可在注入肠腔内气体排出后,再次体检,确认腹部包块是否消失(应注意鉴别肠套叠复位后局部水肿肠管)。还可口服碳末,观察数小时后是否经肛门排出黑便。
一般患儿气灌肠复位后可在门诊观察1、2个小时,确认患儿平稳后允许回家。对病程长、肠套叠复位困难者应收入院,监测生命体征并静脉输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