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摘

宋佳:女儿说恨我,除了血缘,我与你无关!

时间:2022-03-20   作者:小儿外科网   来源:Xewk.com   阅读:73   评论:0

01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求您别管我了,您以前不管我,我也活得好好的”。
  


这是热播剧《人世间》中的一幕:

因为女儿冯玥成绩下降,妈妈周蓉责备了女儿几句,冯玥却歇斯底里地大喊。
 
电视剧《人世间》,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兄妹三人在平凡的岁月中相互扶持的故事。
 
这部剧除了让人感受到温暖和治愈之外,

剧中周蓉的女儿自私任性的冯玥也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冯玥因为从小和父母分居两地而不亲近。

她逐渐习惯了舅妈郑娟的照顾,对亲妈周蓉亲情淡漠。
 
周蓉刚要开口和玥说话,冯玥却借口作业多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
 
冯玥作文得了全市第一名,

本应欢欢喜喜告诉妈妈,但她却不愿告诉妈妈周蓉;



冯玥要全家人等着让她看完电视再照全家福。


妈妈周蓉很生气地关掉了电视。

冯玥却认为是妈妈故意找茬。

因为自己的事情没有告诉妈妈,让她在家长会上没有面子。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责怪冯玥自私,不懂事,太不讨喜了,

不仅不听妈妈的话,还非常排斥妈妈。
 
冯玥在和表哥的谈话中哭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和父母没有爱,只有血缘上的关系,以后我要有孩子了,就是再苦再难,我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长期的分离,让冯玥没有安全感。


她在作文里把妈妈夸得像花朵一样,是因为她内心极度自卑

她想让同学们知道,她有一个优秀的妈妈。
 


每一个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都绝望过10000次。
 
没有无怨无故的“恨”。

亲子之间最致命的痛,莫过于本应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缺乏父母的陪伴,
内心都有一个黑洞
 
很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

他们可曾想过是他们错过了亲子培养关系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安全感,几乎来自于童年时父母的陪伴质量。

生命早期的陪伴,决定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是否是安全的。



生命早期的陪伴,决定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是否是安全的。

知乎上有个话题:

童年父母陪伴的缺失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一个高赞回答,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最直观的影响是:

 

抗压能力差,缺乏安全感,心理脆弱,永远只依赖自己,不轻易寄希望于别人。

答主名叫Christy,是一位留守儿童。

小学二年级时,他的父母外出工作,奶奶一直带着他。

从他8岁到18岁,父母除了每年春节回一次家,几乎在他的生活中是缺失的

他知道父母在外边很辛苦,从小就很懂事,不想让父母多操心。

当他成绩下滑被爸爸训斥的时候,他内心就会特别委屈,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不在他身边陪他长大。

即使现在已经工作了,和父母也每周保持电话联系,但是却和父母很难亲密起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孤独感,觉得自己像世上的浮萍,无依无靠。



依恋关系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了依恋关系,孩子就会觉得外界是安全的,孩子就会鼓起勇气向外部世界探索。

研究表明:

早期依恋缺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会形成性格的缺陷,将来还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痛苦体验。

早期依恋缺失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陷入长期的对抗之中,容易自卑、敏感、焦虑、情商低、人际关系差、抗压能力差

 
在向外界寻求情感补偿容易叛逆、早恋、误入歧途

孩子长大后可能不太容易信任他人,安全感缺,很难投入到亲密的情感关系中;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关注自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觉得自己活得没有价值,陷入缺爱缺关注的焦虑痛苦中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被父母寄养在外婆家。

直到上初中的时候,父母才把她接回来。

长大后,她很难摆脱童年阴影。

那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折磨得她经常情绪崩溃。

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爱,父母小时候才会遗弃她。

孩子的孤单,就是像潜入海底,被黑暗和孤单,吞噬着,找不到前行的灯。



陪伴的缺失,让原本温馨的家,成了伤害孩子最锋利的利器。

 

03

 

孩子的失望积攒够了,

就会对父母抽离情感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亲的人,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孩子和父母渐行渐远其实是被父母逼的。
 
父母缺乏陪伴,对孩子情感忽视,就像一把钝刀一样磨在孩子的身上。

失望是慢慢积攒的。

当失望积攒够了,孩子心就逐渐冰冷,不再对父母抱有期望了。
 
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情感回应,就会觉得父母是不值得信赖的,久而久之,就关闭了对父母的情感闸门。
 
综艺节目《畅所欲言》中,一个男孩因为妈妈对多病的哥哥倾入全部的爱,而他从小很少得到妈妈的爱。
 
十几岁就独自离开家,过年也不愿回家,遇事也不愿告诉妈妈。

遇到妈妈,总是躲得远远的。

他内心怨妈妈不爱他,因为没有在妈妈这里得到过爱。

他不再渴望妈妈的爱,和妈妈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孩子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恋,孩子是怎么慢慢地对父母封闭自己的?
 
很多时候是父母亲手毁掉了亲子之间的亲密感。
 
孩子渴望被关注,却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孩子会产生挫败感。

为了防止自己受伤,孩子不得不开启自我防御的机制,逐渐对父母关上心门。
 
我们在责怪孩子和对父母不亲的同时,是否反思过孩子宁愿默默忍受崩溃,心里究竟藏了多少委屈?
 
失望都是被一点点累积下来的,形成一道道疤痕。

孩子心里的那道伤痕无法修复,会伴随孩子一辈子。
 

04

 

爱与陪伴,

才是孩子幸福的底色



教育子女并不是只是给孩子提供物质,管孩子吃饱,管孩子穿暖。

养育孩子,父母的爱和陪伴才是孩子最丰沛的心理营养。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呢?
 

01、陪伴的时候以孩子的需求为主



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往往是不一样的。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以孩子的需求为主,就是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做孩子喜欢的事情。
 
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家长觉得无聊,不愿意玩,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会把童心拿出来陪孩子一起疯;

孩子喜欢踢足球,家长就应该陪着去踢球。

02、陪伴的时候注重情绪投入


 
深圳有一位爸爸,女儿正在上初一,每天放学后和女儿一起交流。

爸爸还戒掉了网游,追剧,刷视频,棋牌酒友,就为了一心一意陪女儿学习。

在爸爸的用心陪伴下,女儿的成绩有了飞速的进步。
 


有效地陪伴不仅要花时间,还要花心思,高质量的陪伴是身心都在的,是专注的。

不能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回微信或者打电话。
 

03、没法陪伴的时候,也要与孩子建立好链接


 
成都一位妈妈,不希望出差时缺失对孩子的陪伴。

每次出差都会给儿子写信,四年多时间竟然写了近一百封信,希望儿子通过书信感受到妈妈的爱。
 

 

孩子的成长是有有效期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无数父母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可以用特殊的方式陪伴孩子。

比如写信、视频、电话,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没有办法时刻陪着他,但父母从未停止爱他。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一条单行线。

童年的陪伴是孩子幸福的源头,把陪伴和爱落实到生活的琐碎里。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行走时间的底气,也是孩子走向广阔世界最丰盈的勇气来源。

相关评论
小儿外科网:www.Xewk.com,关注儿童健康!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童心,爱心,健康,明天!